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恒電壓余氯傳感器的電極壽命與其他類型的余氯傳感器相比,并非絕對更長,而是因傳感器類型、應用場景和維護條件存在差異。以下從常見的幾類余氯傳感器(比色法傳感器、脈沖式余氯傳感器、膜法余氯傳感器)對比分析:
1. 與比色法傳感器對比:電極壽命更長
比色法傳感器(如 DPD 比色法)的核心檢測部件是光學模塊(光源、比色皿)和試劑系統,而非電極。其 “壽命短板" 主要在于:
試劑有保質期(通常 6-12 個月),需定期更換,否則會因試劑失效導致檢測誤差;
光學模塊易受試劑殘留、水中雜質污染(如比色皿結垢),若維護不當,1-2 年可能需要更換光學部件。
而恒電壓余氯傳感器的電極在正常維護下壽命為 6 個月 - 2 年,且無需依賴試劑,整體使用周期更穩定,綜合壽命顯著長于比色法傳感器的核心耗材。
2. 與脈沖式余氯傳感器對比:壽命相近,略占優勢
脈沖式余氯傳感器的原理是通過周期性施加脈沖電壓激發反應,與恒電壓傳感器同屬電化學法,核心部件均為貴金屬電極(如鉑金、銀 / 氯化銀)。
兩者電極材質和損耗機制相似(均受污染、腐蝕影響),壽命通常在 6 個月 - 2 年;
但脈沖式傳感器因電壓周期性變化,電極表面的氧化還原反應更劇烈,可能加速電極鈍化,在高濃度余氯或復雜水質中,恒電壓傳感器的電極壽命可能長 10%-20%。
3. 與膜法余氯傳感器對比:壽命更短
膜法余氯傳感器(如安培法膜電極)通過透氣膜將余氯選擇性滲透到電極表面,膜的存在減少了雜質直接接觸電極,但膜本身是易損件:
膜會因水中有機物、微生物附著而堵塞,或因化學腐蝕老化,壽命通常為 3-6 個月,需頻繁更換;
盡管膜法傳感器的電極本身壽命較長(1-2 年),但膜的更換周期遠短于恒電壓傳感器的電極壽命,從整體維護周期看,恒電壓傳感器更具優勢。
總結:恒電壓余氯傳感器的電極壽命處于中等偏上水平
長于比色法傳感器(受限于試劑和光學部件)和膜法傳感器(受限于透氣膜);
略長于脈沖式電化學傳感器(因反應條件更穩定);
核心優勢在于無耗材依賴(無需試劑或膜),壽命受維護和水質的影響更可控,適合長期在線監測場景。
實際應用中,需結合水質復雜度和維護能力選擇:若水質清潔且維護到位,恒電壓傳感器的電極壽命可穩定在 1.5-2 年,性價比突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