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處理被污染的電導率傳感器需根據污染物類型(如有機物、無機物、生物膜等)和電極材質(鉑黑、光亮鉑、玻璃、鈦等)選擇針對性方法,核心是去除污染物同時避免損傷電極,步驟如下:
一、預處理:判斷污染類型
目視檢查
觀察電極表面:
白色 / 灰色結晶(可能是鹽類、水垢等無機物);
褐色 / 黑色黏附物(可能是有機物、油污或生物膜);
綠色 / 藍色斑點(可能是金屬氧化物或藻類)。
初步處理
若污染物為松散附著(如灰塵、浮渣),先用去離子水沖洗,軟毛刷輕刷(鉑黑電極禁用硬刷)。
二、針對性去污方法
1. 無機物污染(水垢、鹽結晶等)
適用場景:測量高鹽溶液、硬水后殘留的碳酸鈣、硫酸鹽等結晶。
處理步驟:
配置 10% 稀鹽酸(或檸檬酸溶液,酸性溫和,適合玻璃電極);
將電極浸入溶液中浸泡 10~30 分鐘(根據污染程度調整,避免長時間浸泡玻璃電極);
取出后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,直至 pH 試紙檢測沖洗液呈中性;
若仍有殘留,可重復操作,切勿用銳器刮擦(防止鉑黑脫落或玻璃破損)。
2. 有機物污染(油污、膠體、生物膜等)
適用場景:測量污水、食品溶液、發酵液后殘留的油脂、微生物黏膜等。
處理步驟:
配置 5%~10% 稀氫氧化鈉溶液(或中性洗滌劑,如洗潔精);
電極浸泡 15~30 分鐘(堿性溶液對鉑電極影響較小,但玻璃電極需縮短時間,避免腐蝕);
若為生物膜污染,可加入少量次氯酸鈉(0.5%~1%)增強殺菌去污效果,浸泡后立即沖洗;
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,必要時用軟毛刷輕刷縫隙處。
3. 特殊污染物(重金屬氧化物、硫化物等)
重金屬氧化物(如鐵銹、銅綠):用 10% 稀硝酸浸泡 5~10 分鐘(硝酸氧化性強,需快速沖洗,避免損傷鉑鍍層);
硫化物(黑色沉淀):用稀鹽酸(5%)+ 少量過氧化氫(3%)混合液浸泡,利用氧化作用分解硫化物,浸泡后撤底沖洗。
三、去污后活化與校準
活化電極
去污后,將電極浸泡在去離子水中 2~4 小時(鉑電極可延長至過夜),恢復電極表面活性,避免殘留試劑影響測量。
校準驗證
用標準電導率溶液(如 1413μS/cm 的 KCl 溶液)校準,若測量值與標準值偏差≤2%,說明去污有效;
若偏差仍較大,可能污染物未撤底清除,或電極鍍層 / 玻璃膜已受損,需重復去污或考慮更換電極。
四、注意事項
材質禁忌:
玻璃電極:避免長時間接觸濃氫氟酸、高溫強堿(防止玻璃溶解);
鉑黑電極:禁用砂紙、硬刷或超聲波清洗(防止鍍層脫落,超聲波可能震碎鍍層);
鈦電極:避免用氫氟酸、濃硝酸等強腐蝕性溶液(防止材質腐蝕)。
操作規范:
所有清洗液濃度不宜過高(酸≤10%,堿≤10%),浸泡時間以 “污染物溶解" 為限,避免過度腐蝕電極;
清洗后必須用去離子水撤底沖洗(至少 3 次),防止殘留試劑改變溶液電導率,影響后續測量。
通過以上步驟,可有效去除常見污染物,恢復電極性能。若多次處理后仍無法校準或電極表面出現破損、鍍層脫落,則需及時更換電極,避免影響測量精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