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電極法 COD 監測儀的線性校準是通過多組已知濃度的標準溶液,建立儀器響應信號(如電流、電位)與實際 COD 濃度的線性關聯,是保障儀器在全測量量程內數據準確性的核心操作。以下從校準前準備、分步驟操作、結果驗證、注意事項四個維度,提供超詳細的線性校準操作說明(適用于主流品牌儀器,具體需結合設備說明書調整細節)。
一、校準前準備:消除所有干擾因素
線性校準的準確性依賴于 “環境穩定、試劑精準、儀器無顧障",需提前完成以下準備工作,任何一步疏漏都可能導致校準失敗:
1. 環境與儀器狀態確認
環境要求:
溫度:控制在 20~25℃(±1℃),避免靠近暖氣、空調出風口或陽光直射(溫度波動會影響電極響應速度和標準溶液穩定性);
濕度:≤85% RH,無冷凝水(濕度過高可能導致儀器電路故障,或電極表面結露影響信號);
電磁干擾:遠離大功率設備(如離心機、空壓機),避免電磁信號干擾電極的微弱響應信號。
儀器檢查:
開機預熱:按說明書要求預熱 30~60 分鐘(不同品牌儀器預熱時間不同,如哈希需 30 分鐘、島津需 45 分鐘),確保電極、檢測器、電路系統達到穩定工作狀態;
報錯排查:檢查儀器屏幕無 “電極故障"“溫度異常"“泵體堵塞" 等報錯(若有報錯,需先解決故障,如更換電極、清理管路);
管路 / 泵體檢查:若儀器帶自動進樣功能,需確認進樣管路無堵塞、漏液,蠕動泵管無老化(老化會導致進樣體積不準,影響校準濃度)。
2. 試劑與耗材精準準備
核心試劑:COD 標準溶液
溶質選擇:優先使用鄰苯二甲酸氫鉀(KHP,優級純) 配制,因其理論 COD 值精確(1g KHP 玩全氧化對應 1.176g COD,即 1000mg/L KHP 溶液的 COD 值為 1176mg/L);
濃度梯度設計:需覆蓋儀器常用測量量程(如儀器量程 0~1000mg/L,推薦配制 4 個濃度點:0mg/L(空白)、100mg/L、500mg/L、1000mg/L;若量程 0~200mg/L,可配 0、50、100、200mg/L),濃度點需均勻分布,避免集中在低濃度或高濃度區間;
配制步驟(以 100mg/L COD 標準溶液為例):
計算稱量:需 KHP 質量 = (100mg/L × 1L) / 1176mg/g ≈ 0.085g;
溶解定容:用萬分之一分析天平準確稱量 0.0850g KHP,放入 1000mL 容量瓶中,加適量去離子水(電導率≤10μS/cm)溶解,定容至刻度線,搖勻;
儲存:現配現用最佳,若需儲存,需避光、密封,冷藏(4℃)保存,有效期不超過 7 天(儲存過久會因微生物滋生導致 COD 值下降)。
空白溶液:與標準溶液基體一致,通常為超純水或去離子水(電導率≤10μS/cm),若儀器有專用空白試劑(如含電解質的空白液),需按說明書使用(避免基體差異導致零點偏移);
耗材準備:
取樣杯:專用石英杯或聚乙烯杯(無吸附、無油污,使用前用硝酸浸泡 24 小時,再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);
移液管:A 級校準移液管(如 10mL、20mL,確保取樣體積誤差≤±0.1mL);
輔助工具:一次性手套(避免手汗、油污污染試劑)、濾紙(若標準溶液有懸浮物,需過濾后使用)、電極保護液(如 3mol/L KCl 溶液,用于校準后電極保存)。
3. 電極預處理與檢查
電極是校準的核心部件,其狀態直接決定校準精度,需重點檢查:
外觀檢查:
工作電極(如重金屬復合電極、氧電極):表面無劃痕、無結晶、無氣泡(若有白色結晶,用軟布蘸空白溶液輕輕擦拭,不可用硬紙或刀片刮擦,避免損壞電極膜);
參比電極(如 Ag/AgCl 電極):確認電解質液位在刻度線以上(無漏液),鹽橋無堵塞(若鹽橋干涸,需重新填充電解質后使用);
活化處理:
新電極或長期未使用(超過 1 個月)的電極:需按說明書活化,如浸泡在專用活化液(如含 COD 降解酶的溶液)中 1~2 小時,或在 100mg/L COD 標準溶液中浸泡 30 分鐘,恢復電極響應靈敏度;
響應測試:將電極插入 100mg/L COD 標準溶液中,觀察儀器信號變化,若 5 分鐘內信號波動≤±2%,說明電極響應穩定;若波動過大,需重新活化或更換電極。
二、線性校準核心操作步驟(以 “四點線性校準" 為例)
步驟 1:儀器進入線性校準模式
在儀器主菜單中,依次選擇 “系統設置"→“校準功能"→“線性校準"(部分儀器分 “單點校準"“多點線性校準",需明確選擇 “多點",并設置校準點數量為 4 點,與準備的標準溶液濃度對應);
確認校準參數:設置 “取樣體積"(如 20mL,需與后續取樣體積一致)、“響應穩定時間"(如 3 分鐘,或按儀器默認值,確保信號穩定后再記錄數據)、“線性擬合方式"(通常選擇 “最小二乘法擬合",是行業通用的線性計算方法)。
步驟 2:空白溶液校準(零點校準,對應 0mg/L)
空白校準的目的是消除試劑、環境背景對測量的影響,是線性校準的基礎:
用移液管準確吸取 20mL 空白溶液,倒入潔凈的取樣杯中(確保取樣體積與儀器設置一致,避免體積偏差導致濃度計算錯誤);
將電極緩慢插入空白溶液中,確保電極感應區(通常是電極底部 1~2cm)玩全浸沒,且電極表面無氣泡附著(若有氣泡,輕輕晃動取樣杯,使氣泡逸出);
點擊儀器屏幕 “空白校準" 或 “零點校準",儀器開始自動采集空白溶液的響應信號(如電流值、電位值);
等待儀器提示 “響應穩定"(屏幕顯示 “Ready" 或信號波動≤±1%),儀器會自動將當前信號值定義為 “0mg/L COD" 對應的基準信號,并彈出 “空白校準成功" 提示(若提示失敗,需排查:①空白溶液是否污染;②電極是否玩全浸沒;③儀器是否預熱到位,解決后重新校準)。
步驟 3:低濃度標準溶液校準(如 100mg/L)
低濃度點是線性曲線的 “起點",需避免高濃度殘留污染,操作需精細:
倒掉空白溶液,用少量 100mg/L 標準溶液(約 5mL)潤洗取樣杯內壁 2~3 次(潤洗目的:去除取樣杯內殘留的空白溶液,避免稀釋標準溶液,導致實際濃度低于設定值);
用同樣方法,將電極插入 100mg/L 標準溶液中潤洗 2~3 次(每次潤洗后倒掉溶液,避免電極表面殘留空白溶液);
準確吸取 20mL 100mg/L 標準溶液,倒入取樣杯,插入電極,輕輕晃動取樣杯 10 秒(使溶液均勻,電極與溶液充分接觸);
等待儀器響應穩定(通常 3~5 分鐘,視電極性能而定),確認屏幕信號波動≤±2%;
在儀器校準界面,手動輸入該標準溶液的實際濃度值 “100"(單位 mg/L,必須與配制濃度玩全一致,不可輸錯,如將 100 輸為 10 會導致后續測量結果偏差 10 倍);
點擊 “確認校準",儀器會記錄當前響應信號與 100mg/L 的對應關系,并計算初步線性參數,彈出 “低濃度校準成功" 提示(若失敗,需檢查:①標準溶液濃度是否準確;②電極是否污染;③輸入濃度是否正確,重新操作)。
步驟 4:中濃度標準溶液校準(如 500mg/L)
按低濃度校準流程操作,需注意 “濃度梯度切換時的清潔":
倒掉 100mg/L 標準溶液,用 500mg/L 標準溶液潤洗取樣杯和電極 3 次(因中濃度與低濃度差異較大,需增加潤洗次數,避免低濃度殘留導致中濃度校準值偏低);
吸取 20mL 500mg/L 標準溶液,倒入取樣杯,插入電極,等待響應穩定;
輸入實際濃度 “500",點擊 “校準",儀器記錄數據,提示 “中濃度校準成功"。
步驟 5:高濃度標準溶液校準(如 1000mg/L)
高濃度點是線性曲線的 “終點",需確保電極在高濃度下仍有穩定響應:
潤洗:用 1000mg/L 標準溶液潤洗取樣杯和電極 3 次(高濃度溶液易在電極表面吸附,潤洗不撤底會導致后續低濃度測量值偏高);
加液:吸取 20mL 1000mg/L 標準溶液,插入電極,等待響應穩定(高濃度下電極響應時間可能延長至 5~8 分鐘,需耐心等待,不可提前校準);
輸入濃度 “1000",點擊 “校準",儀器記錄數據,提示 “高濃度校準成功"。
步驟 6:線性擬合與校準結果判定
所有濃度點校準完成后,儀器會自動對 “響應信號 - COD 濃度" 數據進行最小二乘法線性擬合,生成線性方程(如 y = ax + b,其中 y 為響應信號,x 為 COD 濃度,a 為斜率,b 為截距),并計算線性相關系數 R2;
結果判定標準:
線性相關系數 R2 需滿足儀器要求,通常R2≥0.995(高精度儀器要求 R2≥0.998),若 R2≥0.995,說明校準曲線線性良好,儀器會提示 “線性校準成功",并自動保存線性方程(后續測量時,儀器會根據樣品的響應信號,通過線性方程計算 COD 濃度);
若 R2<0.995,儀器提示 “校準失敗",需排查原因(常見原因:①標準溶液配制錯誤;②電極污染;③濃度點順序錯誤;④環境溫度波動),解決后重新校準。
三、校準后收尾操作與數據記錄
1. 儀器與電極清潔保養
校準完成后,用空白溶液或去離子水沖洗電極和取樣杯 3~5 次(撤底去除標準溶液殘留,避免電極膜被高濃度溶液腐蝕);
電極保存:
短期使用(1 周內):將電極浸泡在空白溶液中(避免干燥導致電極膜損壞);
長期存放(超過 1 周):將電極從儀器上取下,吸干表面水分,浸泡在專用電極保護液(如 3mol/L KCl 溶液)中,密封保存(不可浸泡在標準溶液或自來水中,避免電極老化);
取樣杯清潔: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后,晾干備用,或放入干燥箱(60℃)中烘干,避免殘留試劑吸附。
2. 校準數據詳細記錄
需按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(如 CNAS、ISO 標準)記錄以下信息,便于追溯和審核:
記錄項目 | 記錄內容示例 |
校準日期與時間 | 2024 年 5 月 20 日 10:00 |
儀器信息 | 型號:XXX-COD-2000,序列號:202305001 |
校準人員 | 張三 |
標準溶液信息 | 溶質:KHP(優級純),濃度點:0、100、500、1000mg/L,配制日期:2024 年 5 月 20 日 |
校準參數 | 取樣體積:20mL,響應穩定時間:3 分鐘 |
校準結果 | 線性方程:y=0.025x+0.12,R2=0.999 |
異常情況與處理 | 無異常,校準一次成功 |
3. 校準有效性驗證(關鍵步驟,不可省略)
為確保校準結果可靠,需用 “驗證標準溶液"(濃度在已校準量程內,且未參與校準的濃度點)進行測試:
準備驗證溶液:如配制 250mg/L COD 標準溶液(在 100~500mg/L 之間,未參與四點校準);
按樣品測量流程,將驗證溶液放入儀器中測量,記錄儀器顯示的 COD 濃度值;
計算誤差:誤差 =(測量值 - 真實值)/ 真實值 ×100%,若誤差≤±5%(符合國家《水質 化學需氧量的測定 電極法》(HJ 1099-2020)要求),說明校準有效;若誤差 >±5%,需重新檢查標準溶液配制、電極狀態,再次進行線性校準。
四、關鍵注意事項(避免校準失敗的核心要點)
濃度點順序不可顛倒:必須按 “空白→低濃度→中濃度→高濃度" 的順序校準,若先校準高濃度再校準低濃度,高濃度溶液會在電極表面吸附,導致低濃度校準值偏高,線性曲線偏離;若順序錯誤,需用大量空白溶液沖洗電極(至少 10 次),并重新活化后再校準;
標準溶液濃度必須精準:稱量 KHP 時需用萬分之一分析天平(精度 0.1mg),定容時需使用校準過的容量瓶(誤差≤±0.1%),避免因濃度偏差導致線性擬合失敗;
電極響應穩定后再校準:若未等信號穩定就點擊校準,會導致數據波動大,R2 偏低;判斷穩定的標準:儀器信號 5 分鐘內波動≤±2%,或屏幕顯示 “Ready";
環境溫度保持穩定:校準過程中溫度波動若超過 ±1℃,需暫停校準(如開啟空調調節溫度),待溫度穩定后重新開始(溫度變化會影響電極反應速率和標準溶液穩定性);
定期校準周期:按儀器說明書要求,通常每 15~30 天校準一次;若儀器長期未使用(超過 1 個月)、更換電極、測量高濃度樣品(如 > 1000mg/L)后,需立即重新校準。
通過以上步驟,可確保電極法 COD 監測儀的線性校準準確、可靠,為后續樣品測量提供精準的濃度計算依據,滿足環境監測、工業廢水處理等場景的數據分析需求。